青州旅游网
  • 首页
  • 旅游资讯
  • 青州文史
  • 景点
  • 美食
  • 娱乐
  • 住宿
  • 购物
  • 旅游攻略
  • 青州云门山骑行游记

    溪水边传媒 关注 等级:会员等级 积分:537 2018-05-25 分类: 旅行游记
    收藏
    6320
    旅行日期:2018-02-05
    人均花费:80元/人
    旅游地点:青州云门山

           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,有飞机、火车、汽车、轮船等出行各种方式。为什么要骑车旅行呢?我的原因很简单,喜欢骑车也喜欢旅行,有了时间,自然就将二者结合在了一起。既锻炼了身体,也欣赏了风景,体验了风土人情。

            10月26日在网上查找可玩的地方,搜到了云门山,百度介绍是AAAAA级旅游景区,查了一下距离,70多公里,也不太远,正合适。去某一地方之前,我一般会做一些功课,有一些基本的了解,这样会增加旅游的乐趣。有些传说也许是现代人的杜撰,但是很多流传很广的传说不正是来源于古代人的杜撰吗?

            本来是兴致勃勃的,但是看到一些游客对景区脏乱差评价,又有些沮丧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骑车旅行的AAAAA级景区,评价却很一般,期望值降低了很多。但是决定了的事,也不会因为一些差评而改变。10月27日,凌晨4点多就醒了,收拾一下必备的东西(水、零食、运动鞋、防风衣),然后下了一碗面条。吃过之后,又检查了装备,没什么问题,下楼时正好5点半。

            早晨有点凉,在小区门口我把准备好的防风衣反穿在前侧,这样既挡了风,也不会出太多汗。天还没亮,因为有路灯,所以没带照明装备,骑行的比较慢,1小时才骑了15公里,还没到西外环。感觉市区的路比较熟,所以没开导航,却走错了路,多骑了两公里。开始兴致比较高,也不感觉累,但是码表丢了,有点小郁闷。估计是过减速带时掉的,路上我还检查过一次,也许正是那次前后晃动的检查留下了隐患。路上遇到一位去昌乐的骑友,你前我后地骑了10公里,我便加速,独自前行了。途中还看到了一棵在路中间的大树,上面挂了很多红布条,树是四周有高1米左右的围墙,保护的很好。类似的树在潍坊市区也见过,具体位置记不清楚了。

    弥河

            过了弥河已骑行50多公里,行程已过了大半。码表丢了,不太好掌握速度,只好根据体力控制速度。进入青州市区后,不小心闯入了一家路边的瓷器店,感觉瓷器不错,拍了两张照。

    瓷器店

            进入范公亭路,立刻有了进入景区的感觉。高大的法国梧桐和南京的特别像,让我不禁想起了在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,有一种“似曾相识燕归来的”的感觉。有一些树长的很别致,因为穿着锁鞋,不方便拍照,只在过路口等绿灯时拍了两张。

            相传范仲淹为青州知府时,其母双目失明,需取长江上游的水煎药洗目。仲淹日夜焚香祷告,孝心感动上帝,得神明指引,于青州城西门外掘得一泉。泉水清冽甘美,用此水煎药,其母疾愈。范仲淹井上建亭保护,与民共用。后人则称此井为范公井,亭为范公亭

    青州古城

            上山的路是望寿路,这也显然是根据云门山“寿”字起的名字。沿望寿路而行,大部分是上坡,慢慢骑,路的尽头便是景区的停车场。一排排整齐的枫树像是在迎接客人,多彩的枫叶在秋日的照射下构成一幅绚丽的油画。

            一位像我一样骑行的游客四处张望,像是在寻找停车的地方。在售票处的南面有公共自行车的站台。我把车子停在了站台一边的小树旁,这个位置相对隐蔽,不太引人注意。锁鞋放在了小树中间,打开登山杖,背起背包,感觉轻松了很多。

            门口有云门山游览示意图、云门山景区全景图和简介。刻着游览示意图的石头和景区一形状大体一致,景区全景图比前者更详细一些。

            云门山属泰沂山脉余脉,其山势高峻、古迹众多,名列鲁中名山。主峰大云顶海拔421米,东西走向,绝壁高耸,有望寿阁、天仙玉女祠等著名道观建筑。云门洞南北贯通,如玉壁嵌崖,逢夏秋之际,云雾缭绕,穿洞而过,山顶庙宇若隐若现,被誉为“云门仙境”。隋唐时期,云门山成为宗教名山,3百多尊佛教石窟像密布山体之中,有中国东部之最的美誉,为国家级文物,被重点保护。从唐宋至明清,上下千余年,著名文人骚客登临此山,触景感怀,留下100余首诗赋和题写镌刻于山崖之上,明代“寿”字摩崖石刻堪称当世之巨作,冠天下寿文化之最,故云门山被誉为“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”。

            云门山牌坊是四柱三门式仿古建筑,匾额“云门山”三字为书法大师舒同1984年题写,舒同曾任山东省委书记,他的字外圆内方,自成一体,被称为“舒体”。

            前一段时间,去过崂山仰口风景区,这儿登山的阶梯和仰口的差不多,比仰口的要宽一些,路两侧没有任何遮挡,欣赏风景需要时刻注意安全。从牌坊到山顶的登山路共999级石台阶,久久长久,寓意着延年益寿。徒步登山至山顶,大约40分钟。虽然已骑行了70公里,但是感觉体力上还。

            不一会就到了观寿亭,顾名思义,这是仰观云门山“寿”字的位置,但是我环顾四周,却没有“寿”字,不知为何。观寿亭为中国传统六柱六角叠梁重檐结构,梁柱上绘有福寿禄禧、八仙过海等吉祥图案。

            转过一道弯“渐入佳境”四个字映入眼帘,但是这几个字我实在不敢恭维,像是小学生写的,毫无美感。“渐入佳境”石刻,为明朝著名书法家雪蓑在云门山上第一处题记。相传雪蓑酒后登山到此,看到山下大雾弥漫而山上春光明媚,一个个山头像是海上浮出的仙岛,便写下“渐入佳境”四字,寓意云门山景致从这儿“渐入佳境”了。

            下有望寿亭,上有望寿阁。很快就到了望寿阁道院。望寿阁前的大树上挂满了游客祈福的红布条。此阁隋唐时为佛教寺院,宋代改为灵官庙,为古青州著名道观。院落高耸,临崖而建,蔚为壮观。20世纪40年代末毁于战火,80年代初重修,因这里与山顶的“寿”字遥遥相望,更名为“望寿阁”。正门匾额上“望寿阁”是书法家启功的题记,启功的字俊秀、高贵,我非常喜欢。

            望寿阁正殿供奉福、禄、寿三星,东边厢房里供奉泰山老母、送子娘娘、眼光奶奶,西边厢房供奉的是关公和文武财神。关公既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伽蓝神,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。关公同观音菩萨一样在佛、道两教都受到尊崇,这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。秦朝开国后,宣扬“世界大同,天下一家”,至今都有很强的影响力。

            秦成了中央集权制,也就消灭了贵族阶层,主张了平等的思想。而且秦主张“现实”,社会价值主流不强时,宗教才会扩张,让人有所寄托,从这点看,秦朝时社会结构已比较合理,所以中国的宗教不发达。现在全国各地的景区都在修庙建寺,但商业气息更浓。

            财神殿的香火比较多,刚才遇到的几位香客正在烧香,一位消瘦的中年妇女正在从卷成一团的钱中拿香火钱,看上去并不富裕。

            一位白衣女孩每个殿都拜一拜,拜财神时,道士提醒她给香火钱,女孩没带香火钱,道士说可以刷微信,不禁令人哑然失笑。


            在一转变处,一男一女准备在两棵树前拍照留念。原来此处是榆、松柏两树枝干缠绕,这就景区全景图上介绍的夫妻树。天涯海角、公冶长书院等很多地方也有夫妻树,这都是人们美好的寓意。

    听几位游客在讨论郭沫若,原来到了被郭沫若称为千古字谜的蓑老卧“?”岩。

            有人是这么介绍的。云门山上有“蓑老卧豆岩”五字,这五个字位于山阴西边石阶路侧,字径20厘米,笔法轻巧灵动,在一处内凹的石壁,下方有块仅容一人侧卧的石龛。写这字时,雪蓑正游览云门山,逢天下大雨,雪蓑侧身在石龛下避雨,因地方太小,雨水还是把他的半边脑袋淋湿了。雨过天晴,友人见雪蓑信笔写下了“蓑老卧豆岩”五字,别人不解,问其含义,雪蓑笑而不答,指指自己的脑袋,别人恍然大悟:“頭”的半边淋湿了,去掉了“页”字,就剩下“豆”字了。

            只见几块石头散落在地上,岩上看不清任何字迹。不再细看,接着赶路。随后的几个大字看的很清,但是书法水平不敢恭维。“敬神如神在”这是孔子的话。没有神灵,还假装对神恭敬,这里面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智慧!后面加上一句“不敬是泥胎”,就很好理解了。

            在这个石壁上第二大的字就是雪蓑题记的“神在”,字径约1米。该字古拙浑朴、笔墨饱满,一气呵成,尽显狂放流姿之美。“神”字形似“狼蛇”相对,暗指当时社会各政治集团的对峙。这两个字应该和“敬神如神在”这句话有关吧。

            传说中的云门洞的确很有特点,洞高4米、宽6米、深10余米,不同的季节远望可呈现“满月当空”、“玉壁嵌崖”、“明镜高悬”等奇观,有很多传说。而《益都县图志》记载则是人工所凿。从科学考证来看,洞内似乎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,云门洞应是自然形成的。

            云门洞前的二龙池,古称石井、龙潭,俗称海眼。东池为宋朝乾德六年(968年)开凿,西池为宋天禧五年(1021年)开凿,以满足山顶庙宇、道观的日常用水之需。

            此处是大云寺的遗址,明景泰年间(1450年-1457年)迁建于云门山南麓。现有石刻、石窟等遗存多处,造像数百尊。很多遭到了破坏,很可惜。这里共有大小石窟5座,造像272尊。它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群相得益彰,被誉为中国东部石窟造像之冠。有机会单独写一篇文章,在此不再赘述。

            石壁上有一个进深两米多、没有佛像的石窟,称之为葬窟,与遍布山崖的方形小龛相互关联,这些小龛被称为“骨灰龛”。在古代,得道高僧和住持圆寂时在葬窟中坐化,再由弟子把他们从葬窟里抬到空地上焚烧,之后把骨灰放入骨灰龛中,外面凿一块与骨灰龛同样大小的石碑把它盖住,并把他们的姓氏和籍贯刻在上面。因为年代太久了,石碑掉下来,骨灰也随风而去,只留下这遍布山崖的石龛向后人讲述着过往的史实。

            山顶有几处天然的洞穴,最有名的就是“云窟”。此洞窟,深不可测,时有云雾蒸腾而出,故名“云窟”。唐代《集异记》记载有李清入云窟求仙的经过,明代冯梦龙改编为《李道人独步云门》的故事,并收录《醒世恒言》一书。

            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洞,据《大明一统志》记载,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,明永乐年间(1403年—1424年)在此洞穴中隐居修行,故称“三丰洞”。洞深四丈,中裂为涧,内有石床、石凳、石泉等遗迹。

    烂绳亭建在山崖边上,与东阆风亭遥相互应。站在亭上极目远眺,山峦跌宕,令人心旷神怡。

    丛烂绳亭到西大顶的风景也很好,但是路不太好走,游客也比较少。

    西大顶以西已不属于景区了,但景色也不错。

            “天池”二字,楷书字体,字径1.3米,2005年被发现,系大云顶原道教建筑遗存。过了迎旭门就是天仙玉女祠,天仙玉女即碧霞元君,俗称泰山老母。该祠为无梁硬山式双拱建筑,始建年代无考,元代改建为道士帽式,明代衡王府重修。建筑样式独具特色,是民间求子、祈福的场所。天仙玉女祠旁边是玉皇殿,建筑的样式较为常见。关于天仙玉女祠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有机会将与云门山有关的传说汇总一下,再与大家分享。

    玉皇殿

            玉皇殿西侧是西阆风亭,由清代青州知府首建。因此处高入云中,古称耸云亭。20世纪80年代重修,更名为西阆风亭。我在亭中休息了一会,置身亭中可近观云门西峰、远晀驼山全貌。

    三皇殿

    西观大云金顶

            像不像一个人被挑了鼻梁?据史料记载,李白、杜甫曾携手来到青州,拜访当时的北海太守、著名书法家李邕。三位文坛巨人相见恨晚,他们有时在城里的酒楼畅谈痛饮,有时到深山的道观去寻仙求签,也曾经登上云门山巅,站在东阆风亭,远望茫茫绿野,好像一直能看到苍茫大海。李白喝得酩酊大醉,挥笔写下诗句: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”青州的深邃悠远使他浮想联翩,他自喻为庄子《逍遥游》里的大鹏,水击三千里,直上九万里,即便无风可凭借,也能荡尽大海之水。由此下山,曲径通幽,很快就到了万春洞。

             下山的路,没有多少可看的,因时间紧,我走的也快。一路向山上走,路边好多松树杈上都放满了石头,这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系,用青州话来讲叫“压松枝”,“松枝”谐音“送子”或“孙子”,老太太门抱孙心切,希望家里早添人丁,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跟前求拜,下山时就捎一块石头放在树杈上,这样就寓意着送子,来年就可以抱孙子,心想事成了,还有人会折一小段松枝,插在耳后或头发上,说是“下山戴松枝,回家抱孙子”。这算是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吧!

            在出口不远是表海亭,表海亭这一名字频繁在中国古文学诗词当中的时代还是宋代,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富弼三人先后担任青州知府,他们为宦青州时,表海亭是他们经常登临的地方。范仲淹做青州知府的时候已是垂垂老者,他已经没有了《岳阳楼记》当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那种忧国忧民的惆怅,写到“一带林峦秀复奇,每来凭槛即开眉。好山深会诗人意,留得夕阳无限时”,让我们看到一个珍惜自己余光的老者的心境。欧阳修则写道“髀肉已消嗟病骨,冻醪犹可慰愁颜”,和范公的心境是很不同的,而苏轼的《登表海亭》写的则是青州的美景,相同的一座古亭,而诗人的心境不同,寓意和韵味竟差异至此,可见在表海亭上既能够看到青州美景,也能体察到百姓疾苦,正是这样,我们才会对表海亭更加感兴趣。

            原址在山东省青州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的南阳河河畔,登临其上,能全观东阳、南阳二城的全景,犹如高楼一般。此时处在山谷之中,已无昔日韵味。

    点击查看原图


    wKgBs1dCjyqAGEwVAABVMixuhe041.png

    文章由青州旅游网原创,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    推荐攻略
    网友评价

    点评内容

    请输入留言内容!
    热门推荐
    站点信息
    平台建站时间:
    旅游资讯总计: 3565
    旅游攻略总计: 155
    商家入驻总计: 630
    推荐景点
    攻略排行